生命的意义,是人一生都在探寻的主题。
上苍给了我们生命,却没有告诉我们它的意义。在这一生中,我们像一只无头苍蝇样乱撞,像一片无根浮萍样飘荡。
我们为何来到人世?我们为何要经历磨难?我们为何能体会幸福?我们为何会死去?一连串的问题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最深处。
佛教说,根本不存在死亡,我们看到的死亡仅仅是生命形式的转变,如同毛毛虫变成蝴蝶一样,蝴蝶就是那只毛毛虫,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外形变了,本质还是没变的。
只是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: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后,毛毛虫的那些朋友还认识它吗?还能跟它一起享受爬遍树枝的乐趣吗?还能用原来的语言交谈吗?我认为是不行的,它的那些朋友还是会怀念那只胖胖的,笨笨的,毛绒绒的毛毛虫,而不是那只轻轻的,美丽的,飞来飞去的蝴蝶。
所以,即便是外形的转变,也足以别人伤心、难过、心痛、怀念的。
死亡,最让人恐惧的,可能就是它会在我们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突然来临,还不可避免。
有人在争论,是在病床上一天天虚弱最终死亡的人更好,还是发生意外突然死亡的人更好。
毫无疑问,两种都是不好的,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和发生的。但如果硬要比较,我觉得还是在病床上一天天虚弱最终死亡的人更好一些。不为别的,就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跟亲人告别,交代后事,如果可能的话,他还能在病床上一点一点的接近死亡,这能够让他有更大的,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最后断气的那一刹那。
发生意外突然死亡的人,固然少了很多临死前的痛苦,但总是会带走很多未完成的心愿,这让这一生看上去多少有些遗憾。不过,想想他没有痛苦的离去,心中也多少是种安慰。
人死后会去哪里?会怎么样?真的会变成另外一种形态吗?这是科学和宗教一直争论的话题。
如果科学是对的,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,是一切的结束的话,苦难也就到了头的时刻,不用担心下一种形态“变形”时再一次的痛苦;如果宗教是对的,人死了还有灵魂,那么灵魂将延续人的使命,继续“活”下去,只是新环境的适应,轮回的悲哀,自己性格的缺陷,又将造成新的痛苦。
终结不一定是坏事,延续不一定是好事。
安乐死就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进步,虽然中国还不能执行。
明明已经无法医治,每天靠着输液延续着生命,身子不能翻,食物不能吃,拉撒要人帮忙,话也说不了几句就累得不行,除了思考还是思考。这样的残余人生有什么意义?这几乎是每个病人到了这个时刻都会思索的问题。
不论你曾经是多么的诧叱风云,不论你曾经是多么的雄才伟略,不论你曾经是多么的意气风发,此刻,你能想到的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死亡的终结。
我父亲在病床上说道:我把所有该想的,不该想的都想过了。可以想象,那一刻是多么的悲伤和绝望。每日除了想东想西根本无事可做,心中从最初的治好的理所当然,到中期的希望治愈,到后期的期盼奇迹,再到最后的绝望,这过程是多么的让人心酸和无能为力。
所幸,我知道他最后还是能够面对死亡,愿意面对死亡。当他对着我说,他大势已去的时候,我就知道他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。死亡对不能进食,输液都疼的他来说,必然是一种解脱。
然而,当他濒临死亡的那一刻,我的心依然很痛。
原来,这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。
下葬后,我每天都会在床上躺很久,那是我唯一能一个人呆着的时刻,我尽情地让怀念的感情出来,尽情体会着内心的伤痛。很多时候,只要你愿意去面对,其实就可以了。心中的伤痛当你能够去体会,去陪伴的时候,它也就没那么痛了。
只是,生命的意义在我心中依然是个问号。
我猛然间发现,我苦苦去追寻生命的意义,其实也不过是我回避内心更深的伤痛的障眼法而已。如果找到了答案,伤痛就会减轻。而这,似乎是世人都在采用的手段。
何必呢?伤痛就跟死亡一样不可避免,不如也勇敢面对吧。
或许,生命本身就没有意义。
版权所有 © 2025 广州心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备案号:粤ICP备2020114672号-1 技术支持: 方孔网络